主要问题是改编问题,逻辑问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封神》剧本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在对人物进行改编之后理顺连带出现的一系列情节逻辑。
原作中所有问题的“根源”来自于妲己祸乱朝政,导致天下大乱,新版改编拒绝将妲己描写成为红颜祸水,而将问题根源放回到纣王自己身上,这没问题,值得鼓励。
但是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问题。
原作妲己被女娲派去迷惑纣王,同时本性残暴,导致天下大乱,新版最重要的改动是,妲己不是特务了,也不残暴了,还挺痴情,作恶的是纣王自己。好,那改编之后,就得是纣王生性残暴,才导致天下大乱。
问题是纣王不残暴啊。片中设置纣王强烈的权力欲和野心只是空喊口号,弑父杀兄天下共主了,还要啥野心要啥权力?
要成仙吗,没有啊,要享乐吗,没有啊,要酒池肉林吗,也没有啊,就只和妲己洗个澡而已简直专一纯爱,也没有什么杀人杀着玩,眼珠挖出来踩着响的变态爱好,弑父杀兄顶多算阴狠,哪里残暴了。
原作妲己要害死比干,因为比干指责她妖妃祸国,妨碍了她享乐,所以宣称要吃七窍心治病,这是有逻辑的。
新版里妲己没动机杀比干,人家就想谈个恋爱,很乖好吧;纣王无欲无求,也没想杀比干,所以最后比干只能自己跑去白送,主动剖个心。
这就是明显的改写了人物设定之后解决不了逻辑只能胡乱填窟窿。
同样的问题,伯邑考为啥要死,封神演义里妲己引诱伯邑考不成,因爱生恨陷害伯邑考然后杀了,新版里不行了,妲己是纯爱派,正眼都不看伯邑考,纣王也不讨厌伯邑考,还挺把他当知音,所以最后伯邑考也只能主动白送,要以命换命。
纣王还挺讲信用,还真给换,我觉得是个男人。
把纣王放到反派位置是对的,但是站在这个位置,就需要合理的充足的动机支持,不能靠空喊“我有野心”的口号,也不能把原作妲己做的事搬到纣王身上就完了,否则就是一连串情节错位。
全片纣王都没有什么行动动机,原作里妲己贪图享乐,所以除掉一切阻碍,新版里纣王没有同样量级的动机支撑,残暴就根本找不到落脚点。
纣王唯一的行动力来自于许诺了自己要祭天但是内心其实又不想,才开始寻访仙术,才要从姜子牙手里得到封神榜来消灾弭祸,避免自焚。
这简直不要太温良恭俭让,遇到困难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还愿意花时间学习提高自己。要是残暴,应该把所有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光然后当成无事发生,这才残暴。
退一万步说,上了祭天台又怎么了,被捅死了妲己都能给你救活,自焚不死不是轻而易举?
所以最大的问题是,纣王到底想干什么,他的权力欲就只表现在弑父杀兄这一丁点,后来都挺老实的,几乎是全程贤者时间,自焚祭天是被PUA的,一帮忠臣死了是你们自己白送的,又不好色又不变态,顶多就是不想死,哪里像反派?
哪里像个值得三界人神共愤的反派?
出于一个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原因进行了当代改编,加分,但是没有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带问题,扣分。
原作将巨大的动机压力丢给了外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天要灭商,妲己是这股外力的象征和中介,或者至少,纣王残暴在先,生灵涂炭,才引发天谴降临,这逻辑通顺。
新版不能讲历史周期律了,只能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问题也没生灵涂炭啊,朝歌百姓活挺好,纣王人气还挺高,水不怎么想覆舟的样子。虽然纣王是弑父杀兄了,但说到底是家事,上天为此就在四方降灾折磨无辜百姓,反过来再要挟是纣王残暴,这有点不地道。
你说老百姓都没觉得纣王有问题,你们非要来苦口婆心,搞出一堆幺蛾子教育百姓你们看纣王有问题吧,我觉得老天爷这个当爹的心态不太好。
正因为如此,片中核心的认爹故事虽然俗了点,但是比起更大的爹就好接受多了。
----------------------------------
补充一下,说纣王不残暴,是戏剧结构意义上的,不是道德伦理上的。
纣王不残暴的意思不是“杀一两个人没关系,弑父杀兄没关系,在祖坟上蹦迪没关系”,而是说“他的所作所为不足以将他推到一个神话史诗的核心反派的戏剧位置上”。
改编剧本没有给这个角色足够的压力来成为戏剧核心,确实他拿着封神榜说了死的人越多,力量就越强,内心邪恶苏醒了,但是剧本并没有匹配的行动来印证这个转变,这又不是狼人杀,你拿什么牌就当什么人。
原作妲己残忍是用事件堆积出来的,怎么挑拨,怎么陷害,怎么建摘星楼死了多少劳工,劳民伤财就为享乐,现在纣王的都快禁欲了,冲击力不要降低太多。
比干他们反对纣王是反对的什么,是反对他弑父杀兄,有悖纲常。
有悖纲常顶多算昏君,鱼肉百姓才算暴君,纣王还是进入神话叙事的历史级别的暴君。
昏君被谋反杀了就完了,暴君才需要人神共愤,除之后快。
这个角色的弱导致他只能在父子对峙当中充当反派,不足以成为天下大战中的反派,对于要引发天下大乱来说,这个纣王太善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