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的温情

看了好几篇影评,无一例外提到了片中果尔达“女性特有”的敏感、温和、愧疚,好像大家都很喜欢这种塑造。我不知道,我并没有很喜欢。
我翻阅了一些果尔达的资料,包括维基百科和当时一些知名的报道,并没有找到果尔达应该是一个“敏感”“愧疚”的人的证据。事实上,她被称作以色列的铁娘子(她的执政时期在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前),作为以色列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总理,她不是靠“女性特有的敏感、温和”上位的。
果尔达的执政风格比起温和更像是铁腕,比如她发起了著名的天谴行动——简单来说,就是一伙恐怖分子绑架并杀死了一群以色列运动员,果尔达在自己的情报组织摩萨德组了一批人,把这群恐怖分子挨个暗杀了。她把这次行动命名为天谴行动,又译上帝之怒。又比如在片中的赎罪日战争,果尔达以极大的代价,让以色列的军队突入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及的第三军团,斩断了敌人的食水。她告诉基辛格,她可以和萨达特友好谈判,只要萨达特承认以色列是一个主权国家。换句话说,萨达特可以选择活活渴死他的第三军团,然后被自己的人民吊死在广场里,为此她愿意制造一支寡妇和孤儿的军队;或者选择承认以色列和果尔达,然后进行“友好的谈判”。
在那场“友好的谈判”里,果尔达和萨达特言笑晏晏,互赠礼物,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就像她们心里并没有想着置对方于死地一样。但果尔达的笑,这个老太太脸上绝不是“女人特有”的温柔的笑。这是一个胜利者在“顺我者昌”之后的笑。就像她要基辛格必须喝掉他不想喝的罗宋汤,战场和厨房并没有太多不一样。
真实的果尔达,是一个敏感、愧疚、充满同理心的人吗?我不知道。但看着电影里的她,将每一场战争的伤亡人数仔细地记在她的小本子上(这个桥段本身就非常刻奇),看着她的睡眠被士兵的尖叫所惊扰,在噩梦中抽泣,我很怀疑。一个优秀的领袖——尤其是在战争和军事上有所建树的——很少如此。我不是说果尔达必然不是如此,只是从我的了解上来讲,她并不像是一个这样的人。这更像是一个现代人对于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个女性总理的想象,理所当然地觉得她应该有一些“女性特有”的特质。但没有什么特质真正是女性特有的。
或许导演和编剧只是想给人物增加一些层次与深度,但比起她记录数字的本子和噩梦的惊厥,我更喜欢她说着“太疼了,我起不来”的脆弱和“我活不久了,你要保护好你自己”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