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关于谭嗣同狱中题壁诗句的修改问题

梦朝大海 2020-11-08 21:13:34

今天看知乎,无意搜到关于长期的一条理论,说谭嗣同著名的狱中题壁诗句是梁启超日后为了特殊粉饰理由而修改的,并非谭嗣同的原诗。事实上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诗句里面的豪气的,后来我搜到了马伯庸关于这个传言的反击。个人觉得证据确凿,非常值得一读。于是转文如下。

西洋文化刚进入中国时,国人发生过哪些趣事?

作者 / 马伯庸

大清光绪年间有一本奇书,名叫《绣像康梁乱国始末演义》,作者不详。

光看名字,大致就能猜出此书讲的什么内容、持什么立场。

此书的出版时间很有意思,是光绪二十七年(公元 1901 年),百日维新失败恰好过去三年。如果算上撰写时间,作者动笔应该是在戊戌六君子被杀之后不久,他很快揣摩上意,一见朝廷政策有变,立刻紧跟当前形势,争当舆论阵地的红旗先锋手。

此书的前面一大半内容,还是老一套的演义写法,一无足观。开头先编了一段神话故事,话说兜罗天虚无洞里有两个守卫,出身于二十八星宿,一个是心月狐,一个是虚日鼠。这两个星宿天生狡诈,不耐寂寞,就商量着私下凡间享受荣华富贵,一个转世为康有为,一个转世成梁启超,两人搭伙来祸害凡间云云。只看回目,便知作者用心如何。

正文里讲康、梁的发迹历程,写作原则是逢事便黑,其他角色个个英明神武。说慈禧早已洞见奸佞,荣禄、袁世凯皆是保驾忠臣,只有天子受到蒙蔽云云。就连戊戌六君子,被捕之后听审官说康贼潜逃国外,无不心怀愧疚,连称被他骗了。尤其是谭嗣同,自称误入保国会,一心以为能救国,早知康贼如此邪恶,绝不会跟他一起颠倒王章云云。

若只是如此,也不过是一篇无聊的政治马屁文罢了,与本题无关。

真正精彩,是故事结尾。

此书写到第三十七回维新事败,康有为逃去香港,得到英国人保护,一路护送至伦敦,清廷束手无策。写到这里,作者突然画风急转,插入了一段情节:元始天尊请了孔子和释迦牟尼去议事,说康梁维新时拆毁佛、道两教的庙宇,还篡改儒经,废除科举,如今遭了报应,我等应该派人协助朝廷捉拿才是。于是三教各自派出子路、韦陀和赵公明三个使者,一路驾云前往伦敦捉拿康有为云云……

突然就从政治小说变成玄幻网文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作者成书时,去戊戌不远。因为康有为实际上是从香港直接去的日本,并未前往英国。估计作者写这段时,康有为刚到香港,去向还未定。作者才学有限,不知该怎么往下编,只好拿神仙出来搪塞。

好在作者并不局限于传统神魔故事,勇于创新。其时西洋文化已经进入中国很久,作者就算不能透彻理解,一些重要名词总还是听过的。于是他大胆创新,把这些西洋风物融入传统神魔斗法,构建起一个“三教大战耶稣教”的宏大画面,在当时也算是旧瓶装新酒了。

我们看原文就好:

第四十回 逢异教邂逅在歧途 示奸谋分明飞草檄

却说子路夫子、韦陀尊者、正乙玄坛行至香港,打听得康有为已至伦敦。三人会议道:“我等既奉命而来,断无徒手而回之理。英国伦敦虽然离此遥远,我等兼程而进,也不消数日,便可驰抵英京。不然空手而回,不但于公事无济,无面目见我等师尊,及凡我同人,亦不免从旁窃笑。

韦陀尊者、正乙玄坛齐道:”此言甚合我意,我等即当追赶前去,总要将康逆抓回,方可销差覆命,不然终属难以为情。三人计议已毕,各自驾起祥云,直往英吉利国伦敦地方而去。

这日过了苏伊士河,正要赶路,忽见一阵妖风迎面而至。韦陀尊者即睁开慧眼,拨开云头,望前一看,但见一人不衫不履,非俗非僧,头扎一块八尺多长元青绸帕,拖至背后,身穿一件似圆领白布直辍,脚蹬一双皂皮鞋,满头黄发,披在两肩,一双碧绿眼睛,高鼻深目,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执一根四尺长短黄藤棒,身后跟着两个一样装束的童男女,迎面走来。

韦陀尊者正欲问他是何人,迎面那人一声喝道:“来者何人,尔等到我西国有何事,可曾带得照会。若有照会,赶紧拿出来呈验,好便放行。”

韦陀尊者听罢,已是暗怒,勉强带笑道:“我等不知什么照会,但至奉有教主口谕,从来走遍天下,不曾有人盘问。你是何人,要问我等来历?”

那人道:“尔等既无照会,我这管辖地方,可是不准进入的。” 韦陀尊者道:“尔说这地方是尔管辖,毕竟姓字名谁,可明白说来。如果实有名望,便将照会与尔验看,若无名望,可莫怪不但照会没有,而且还要赶紧让开,让我等赶路。“

那人怒道:“你等既要问你祖师姓名,你可站稳了。我乃是先天六万七百五十一年降世苏鲁穆大教主教下大法师勃老特是也。你是何人,快呈上照会。”

韦陀尊者听罢哈哈大笑:”我道是谁,原来是个无名异教,尔等听了。我乃西天佛国流传中土如来佛祖教下护法韦陀尊者是也。“ 因指子路夫子、正乙玄坛道:“这首执钢鞭的是太乙救苦元始天尊教下降龙伏虎正乙玄坛赵大将军,那手执长剑者,是大成至圣先师教下仲氏夫子是也。我等儒释道三教宗祖,因中国出了一个叛臣康有为,现在逃亡英吉利国。我等宗祖嫉恶如仇,故特派我等前来抓他。所以只奉圣谕,不知什么照会。尔可听明白了,快快让开路罢。

勃老特也笑道:”我道是谁,原来是中国最为崇信的三教门徒。在尔中国虽极尊贵,在我教中看来,实不算什么贵重。康有为虽为尔中国的国事犯,如今既在英吉利国,即是西国之民。不但英皇及官绅例得保护,及我等同教的,各教主也要暗地下保护她。若要捉拿康有为,尔等不必做此妄想,还是回去将你大法师这话告诉你家那三位教主。“

子路夫子、韦陀尊者、正乙玄坛听罢此言,不由得心中大怒,齐声喝道:”好一个不知好歹的禽兽,胆敢出言冲撞,掌抗逆臣,尔可知我等的厉害么?“勃老特也怒道:“我不知什么厉害不厉害,但是要着康有为,休要生此妄想。”

此时韦陀尊者也无暇与他再讲,便大喝一声,手起降魔杵,向勃老特打来。勃老特赶着举起藤棒,将降魔杵架住道:“你休得无礼,往下尚有话要说。” 不提防正乙玄坛赵大将军高举降龙伏虎鞭打来,一声吆喝:“好大胆的妖孽,敢阻你大将军去路,看鞭!” 说着就从背后一鞭打来。

勃老特知非敌手,赶着架住神鞭,哈哈笑道:“尔等但凭一时之勇,欺凌我法师势孤,且吧与你等说话,少时自责问尔家教主便了。说罢起一阵妖风,掉转头便走。子路夫子、韦陀尊者、正乙玄坛哪里肯舍,跟着妖风紧紧追去。子路夫子在后,亦缓缓赶来。

大家赶了一程,倏然间勃老特已不知去向,只见前路全是黑雾,不辩东西。韦陀尊者睁开慧眼,向前望去,怎奈妖气太重,正不敌邪,仍是分辨不出去路。不知英吉利国在何处。大家没办法,只得商议道:”我等暂且回去,将此话禀报先师,请斟酌定夺。

于是三人仍驾祥云,回归本国,不过一日俱到中土。三人将以上情节禀告各自师尊。至圣先师与如来佛、元始天尊皆是怒不可遏,因此又定了日期,仍在三清宝殿会议。

这日至圣先师与如来佛、元始天尊、诸世尊、天尊、道君、菩萨、尊者等众聚齐,大家商议了一会,也无定见。还是至圣先师说道:

“该教素所着名的,莫如英之耶稣,法之天主,美之基督,而要以罗马为三教之王。依某愚见,莫若飞檄罗马教主,将康有为所有恶迹申明在上。檄至罗马教主,转敕各教不得私自袒护。倘罗马教主也不以为然,一意恃强干预,某等再以利害说只。若再不行,然后以兵革从事,所谓先礼后兵。世尊、天尊意下如何?“

如来佛、元始天尊同声称好:”先师以仁义为重,礼教为本,如此行法,该教若知错误,我等只要将康有为拿住,各守各教,毫不迁怒。该教若执迷不悟,然后再以兵革从事,如此不失之弱,又不失之忍,两面俱到,最为上策。”

即请先师主稿,作起檄文,便差人驰送。至圣先师命子路夫子、子夏夫子两人先贤作起曹傲,一会已经写完,呈于至圣先师、如来佛、元始天尊。三人同看,上面大略言:

“康有为以新进官变乱国政,阴谋奸险,包藏祸心,故为国法所不容。亦人神所共愤。乃侥幸逃脱法网,远匿西夷,仗彼族之可依,便有恃无恐。吾教嫉恶如仇,协力除奸,冀法网之重罹,复典刑之明正。庶使乱臣莫不惊心,即为烈士忠臣同声称快,乃令同门弟子远涉重洋,誓将逆贼擒回中图。不料行经中道,忽来恶人,责问由来。咸曰教主既多方之阻挠,复依术之横行,致令去者莫前,奸人未获,荒唐如此,情理毫无。本主教未忍不教而诛,遥驰羽檄,伏望同申大义,共勉锄奸。勿为怙恶不悛,自贻伊戚。有厚望焉。

如来佛、元始天尊看罢,同声赞赏,当即命人分缮清讫,又敕令日行使者捧檄驰投。

你道这一道檄文赍去,那西国等教不但不能奉行,而且更加袒护。所以后来儒释道三教成了骑虎之势,于是兴师问罪,西国各教亦兴兵抗敌,在英国大摆迷云阵,儒释道议破迷云阵。康有为逃往美利坚,儒释道三教议设十面埋伏阵捉拿康有为等事,奇奇鬼怪,颇有可观,将于续集详载。

毕竟后事如何,请看续集书中分解。

(这里要特别说明,其实没有续集。作者估计是想象力难以为继,只好把大纲简要一说,然后堂而皇之地坑掉了。)

其实同一时期,还有一本《平金川》,讲年羹尧攻打大、小金川,也是同样路数。里面有一段罗马教皇大战和平教老祖的段落,也煞是精彩:

南国泰预备了昇天球,即日前往。遇着闹热的地方就下来,打听教皇住的所在,知他住在罗马,便一直径到罗马城,将来意报与洋官,托他通知教皇。教皇即刻请他进去,问明来由,便道:「我久想在青海金川一带传教,今你既到来,我正当大显神通,惊醒回众;况你又是通家,我是万不能不去的了。」说罢,传徒弟十二个,一同前往。南国泰道:「教皇你只带十二个人,未免太少。」教皇道:「你那里知得?从前耶穌只收十二个门徒,其教已经盛行,我也只带十二个徒弟,便可立功了。」又问他带什么法宝,教皇将心口所挂的小十字架一指:「这就是法宝了。」南国泰将信将疑,与他一同坐了昇天球,来到清营。下了球,通知年、岳两公出来迎接。看了军容,甚是称羡,说道:「传闻中国人甚孱弱,军法不佳,我今看来,只有比欧洲好得多哩。」癩头和尚便将雪山祖师所摆的冰结阵说了一遍,求他设法攻破。教皇道:「这个容易,但我本意是行善的心思,若使伤残人命,甚非所愿。他既摆了冰结阵,是拦住你们不许过去的。我今带你们过去,劝他回山修行,不要出来,如此你们便佔便宜了。但行军以计谋为上,勇敢次之,若恃那道术,甚是无谓。况过了此地以西,并无有一能通法术之人,就是诸位仙长,破此冰结阵之后,也不宜干预人家别事,方为正理。」癩头和尚与云穀子一齐说道:「我们两人也是此意,俟破了此关,就带徒弟一齐回山了。蒙教皇教诲,感佩无似。」说完,教皇即教各营不要害怕,跟我前来。

  他自己带了十二个徒弟,在前面先行,每人左手内执十字架一个,高擎在上,右手执白蜡烛一支,罗马皇在前,十二个徒弟分两个一排跟在后,再后是癩头和尚、云穀子、更生童子、南国泰、明月子、清风子,最后是年公、岳公,及提督、总兵、参将以下等官,也是两个一排,手内各执军器,末后便是兵丁,寂然无哗,像是赛会的光景,不像是争战的形象。罗马皇及十二个徒弟一到冰结阵的地方,都大声唸经道:「天主玛礼爷,救世主护卫爷,不怕险,不怕难,只怕我的十字架。」众人在后跟着,见他进了这地方,井无阻碍,宛如行所无事的一样,知他实有来历了。

  再说雪山老祖这日在山上,看清兵进阵,方谓他们中计,不料竟被走进阵来,竟如无事一般,不觉大怒道:「何物小廝,敢来破我阵?」叫遮山鹰带了他手下的回兵,在山上衝下,施起法术来,风、云、雨、雾一齐都来。官兵看见,个个心惊,罗马皇并不理会。却也奇怪,所有风云雨雾等,一到罗马皇身边,都化作乌有。遮山鹰带了一班回兵杀来,被罗马皇用手一指,都跌在地下,那些回兵忽变了原形,原来都是牛羊狗马等类。

罗马皇叫人不要伤他性命,只叫遮山鹰来到面前,劝他道:「你回去对你师父说:他在西方也算是有道行的了,他的无形冰结阵,也算是极利害的了,但我一到即刻就破,且清朝当盛,金川王不知量力,妄思作对,这个道理,你师父谅已知道。你快回去对你师父说,若从此回山,不与世事,他的回教尚可流传数百年,若妄动妄为,我能叫他立刻死亡。老实对你说罢,我是欧洲罗马教皇,所有俄罗斯、英吉利、法兰西、荷兰等国,都听我号令,目知天命攸归,所以来助一臂之力。你师父自揣能及得我否?如及不得我,快些回山罢。」遮山鹰听见,忙叩头称谢,带了原来的牛羊狗马等类,回见雪山祖师,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雪山祖师想了一想道:「可恨年賡尧等,如何能请得他来。但他的说话也是正理,从前我也曾说过此等说话,今既罗马皇如此相劝,且力量也敌他不过,只索回山去,各人干各人事罢。但可怜十二个徒弟,只剩你一个与赛梨花了,这也是你们自己不好,不必再提了。」遮山鹰道:「师父既如此说,何不对师妹赛梨花说一声,再回山去?」祖师道:「我们今日弄得身败名裂,也是为他一人,我不怨他已好了,还要辞别哩。走罢,剩些残命,再作道理罢。」遮山鹰便与师父带了原来的走兽,一溜烟回山去了。

顺便说个和《康梁乱国演义》有关的小八卦。

《走向共和》里有这么一段戏:康梁在日本开记者会筹款,亮出谭嗣同的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简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诗太着名了,人人都知道。但电视剧里,忽然跳出一个叫王照的人,说这是梁启超篡改的,谭嗣同的原诗是“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我当时看到这段,很受震撼,没想到这么感人的着名诗句,原来也是被篡改过的。后来我查了一下源头,这个梁启超篡改谭诗的说法,是来自于一个台湾学者黄彰健的《戊戌变法史研究》 。

按照黄彰健在《论今传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曾经梁启超改易》这一章的考据,他找到了一本出版于光绪三十四年的《绣像康梁演义》,里面说六君子伏法之前,林旭忽然吟了两首诗:

青蒲饮泣知无补,慷慨难酬国士恩。欲为公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轻言。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黄彰健是这么推论的:

《康梁演义》虽系小说,但其所记林旭第二首诗:‘望门投趾怜张俭’,则显与今传谭《狱中题壁》诗词句有雷同处。《康梁演义》所记此诗实值得注意……由于梁、谭关系密切,而梁又声名赫赫,交游广阔,人们遂认为梁所记谭此诗应得自可靠来源,真实可信,《康梁演义》讥讪康梁,已不能引起人同情,而其书系演义体裁,记事多误,故读者虽见‘望门投趾怜张俭’一诗与谭狱中诗辞句有相同处,亦不起疑惑。现在由于我发现康梁为了伪称保皇,造的假历史太多,对康梁所记,心存戒惕,因此,我对《康梁演义》所引‘望门投趾怜张俭’一诗,反另眼看待。”

也就是说,黄彰健认为“谭诗梁改”的证据,全是从这本小说里来的。

虽然出版日期不太一样,但他所见到的《康梁演义》,应该就是这本《绣像康梁乱国始末演义》,关于这段林旭诗的记载,写得完全一样。

不知道黄先生自己读完这本书没有。这么一本三教大战耶稣教的玄幻神魔小说,居然成了重要的史料证据,而且推论逻辑居然是:我觉得这诗更符合谭嗣同的原意,更悲壮,所以这是谭嗣同的原诗——实在是匪夷所思。

后来孔祥吉在《留庵日钞》里,找到谭嗣同此诗之戊戌年刑部传抄本:“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诗最可靠也最早的出处。后来梁启超确实有所改动,但只有两处:改“宿”为“止”,改“树根”为”杜根”。这可能是原记录者传抄听错的缘故,不涉诗中原意。

有这么一个铁证,可见黄彰健那个结论是错的,黄自己后来也承认错了。

但这个结论影响太大,谬传出去,辟谣不及,以至于《温故戊戌年》以及之后的《走向共和》都沿袭了这个说法。至今在各个网站的历史频道里,还偶尔会看到耸人听闻的文章,给你讲上一段梁启超篡改诗句的“历史真相”。

《绣像康梁乱国始末演义》的作者,恐怕也没想到这么一本低劣应景的作品,居然对后世产生这么大影响吧?

写玄幻爽文最有成就的事,就是一百年后翻身成了「正史」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豆友213334087
2022-05-04 22:19:43 豆友213334087

看走向共和对这一段印象深刻,看到标题就进来了,我想总会有人考证的,果然不错,谢谢作者。

赞 来自 豆瓣App
>
深烂大道
2022-10-18 12:28:24 深烂大道 (最优美的曲线是尿尿的抛物线)

遮山鹰,翟山鹰?

赞 来自 豆瓣App
>
毛毛
2024-12-03 04:22:40 毛毛

长见识了

赞 来自 豆瓣App
>
MADAO
2025-01-14 20:22:43 MADAO

亲王真是考据狂热爱好者……

赞
>
abatali
2025-05-10 17:43:50 abatali

《绣像康梁乱国始末演义》应该是在模仿《封神演义》

赞 来自 豆瓣App
>

> 我来回应

> 去一刀倾城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台词其实挺尬的(水流花落)

为什么谭嗣同的灵牌是炸弹啊?(有六层楼那么高)

王五和布三爷是同一个演员么(漾)

难道我看的是删减版?(惊苍水月)

海外看中国(风雪)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