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狂 Peeping Tom (1960)

导演: 迈克尔·鲍威尔
编剧: 里奥·马克思
主演: 卡尔海因茨·伯姆 / 莫伊拉·希勒 / 安娜·玛西 / 玛克辛·奥德丽 / 布伦达·布鲁斯 / 迈尔斯·马勒森 / 埃斯蒙德·奈特 / 马丁·米勒 / 迈克尔·古德利菲 / 杰克·沃森 / 雪莉·安妮·菲尔德 / 帕梅拉·格林
类型: 剧情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60-04-07(英国)
片长: 101分钟
又名: 魔光血影(港) / Face of Fear / 偷窥者
IMDb: tt0054167
5星
24.9%
4星
49.8%
3星
22.6%
2星
2.1%
1星
0.6%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偷窥狂的短评 · · · · · · ( 全部 4370 条 )

热门 /   / 

79 stknight 看过 2010-12-31 08:59:45

《偷窥狂》堪称偷窥电影/变态杀手电影中的经典之作,此片是第一部采用特艺色彩技术拍摄的惊悚片,在主题和内涵上则前卫地对虐童、性、暴力、偷窥欲望等内容进行直接表达。此片曾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导演迈克尔·鲍威尔不得不离开英国,直到六十年代末因受新好莱坞运动推崇才重返影坛。

73 桃桃林林 看过 2010-01-24 15:56:24

童年阴影,又是童年阴影,总是童年阴影,老是童年阴影

83 冰红深蓝 看过 2013-02-19 00:18:22

【2021.3.6.美琪 2K修复版重温】一部曾被严重低估的经典。①关于看与被看、窥视癖、施虐癖与电影机制的杰作,不断在银幕内外构成多重窥视(窥视的套层),又是首部频繁运用主观镜头呈现杀手视角的电影,逼迫观众反思自身的窥淫心理,导演自己出演父亲、让儿子出演童年马克亦透现出自我揭露的勇气。②对后世各种杀人狂电影及反思探讨暴力影像的佳片(如[死亡论文])影响深远,摄影机成为攻击性武器,对小马克的持续拍... 【2021.3.6.美琪 2K修复版重温】一部曾被严重低估的经典。①关于看与被看、窥视癖、施虐癖与电影机制的杰作,不断在银幕内外构成多重窥视(窥视的套层),又是首部频繁运用主观镜头呈现杀手视角的电影,逼迫观众反思自身的窥淫心理,导演自己出演父亲、让儿子出演童年马克亦透现出自我揭露的勇气。②对后世各种杀人狂电影及反思探讨暴力影像的佳片(如[死亡论文])影响深远,摄影机成为攻击性武器,对小马克的持续拍摄袭击与狗仔队无孔不入杀死私人个体的行为异曲同工,也是技术理性威压的极端。③首部彩色杀人狂电影,既有表现主义明暗光影,又有成为母题的鲜艳色彩轮换,一如摄影棚彩灯、片中片里的多彩箱子、女主更换的衣服与暗房内的红蓝对峙。④对表演(虚假与真实)的探讨是另一元电影维度。⑤摄影机成为性器、情人与衣服。(9.0/10) (展开)

51 灰狼 看过 2021-07-10 10:05:52

很明显把摄影机比喻成阳具的延伸是不准确的 因为摄影机只是视觉欲望的延伸 它还需要体感欲望的综合 这就是马克所设计的究极装置 三脚架的一条腿被设计成尖刺 当他行凶时将这根腿掰起来 就是人的勃起 刺入女性身体(通常是喉咙) 也就是插入了 这一装置还配备了一个反射的镜子 所以极致的恐惧就是极大的快感 对凶手对受害者都一样 说的更直白些 奸杀狂的最高乐趣就是对自我的奸杀

58 蘇小北 看过 2011-06-28 21:49:18

电影中的人用镜头偷窥他者,电影外的人何尝不是在进行一场偷窥?可以看成对电影的一种反思,即在记录的行进中,如何把握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到底何种表现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接近真实,或者是观者所能接受的真实。电影艺术对观众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需要自我的内省与反思,以及内在的价值考量。

> 更多短评 4370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偷窥狂的影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邓若虚 2010-12-06 14:17:07

迈克尔•鲍威尔的偷窥罪(有剧透)

《偷窥狂》就是英国版的《精神病患者》。 《偷窥狂》倾向于性,《精神病患者》倾向于暴力。 《偷窥狂》的源头是父亲,《精神病患者》的源头是母亲。 《偷窥狂》毁了导演的一生,《精神病患者》却避过了风头。 1960年的赌注 确切地说,导演迈克尔•鲍威尔的一生是从1960年5月1...  (展开)
Siglinde 2014-11-21 00:15:42

Peeping Tom与男主演Boehm的自我发现之路

当Peeping Tom在1960年5月的一天上映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将深刻地改变很多人的一生。导演Michael Powell携《红菱艳》、《黑水仙》等作品优异的口碑与声势而来,却遭遇了彻底的滑铁卢。英国影评界对这部惊世骇俗的影片所给出的反馈,几乎可以用“鞭挞”来形容。《观察家新闻报...  (展开)
g9421 2006-08-30 23:25:42

镜头中的偷窥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迈克•鲍威尔的这部《偷窥狂(Pepping Tom)》确实是部牛比哄烘的片子,难怪斯科赛斯如此推崇,英国影史的Top Ten也经常将其捎上。无论从意识还是手法来看,这片子都很前卫,是经典电影理论乐于阐释的符号经典。 探究心理的电影,总爱选择一个变态的样本。按照电影作者最喜欢...  (展开)
穿山 2017-01-16 16:56:33

《偷窥狂》:当我的光曝在你身上,恐惧就是一间暗室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暴露狂,一种则是偷窥狂。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迈克尔•鲍威尔的《偷窥狂》和费里尼的《八部半》解释了关于电影的一切。费...  (展开)
豹薇 2015-03-31 11:01:21

无深入,不骇俗——谈电影《偷窥狂》中深层次的人物塑造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偷窥狂》从连环杀手马克的角度,讲述了他的特殊癖好:将谋杀女性的全过程拍摄下来,并捕捉死者惊恐的面容,并时常“重温”来获得快感。然而,影片在讲述这一切的过程中,将杀手马克童年受父亲虐待的经历、作案动机等“心路历程”一并展现出来,“杀手也是受害者”的大胆内容...  (展开)
AYNAMI DUI 2013-09-27 00:45:50

A VERY BRITISH PSYCHO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60年代,马丁·斯科塞斯和朋友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为了看一部禁片,寻遍了纽约所有的电影院。这部片子的作者被斯科塞斯称为引他入电影之门的导师,而这位大师在拍摄完这部影片之后几乎从世界影坛上销声匿迹。 这部片子的名称叫做PEEING ...  (展开)
楷威 2008-08-17 23:20:41

收集恐惧的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订阅号“楷威映画记(kaiweimovie)” 马克一直活在恐惧中,同时他也在用手中的摄影机收集相似的恐惧。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是充满恐惧的,于是马克在自己的摄像机的架子上安装了匕首,在拍摄结束时,将被拍摄的女人杀害。因为他只有以死亡相逼,才能看到...  (展开)
一粒家田米 2024-05-02 09:30:18

谎言与真相。

1 男主总是说,我正在拍一部纪录片。再拍一次吧。 这到底是一种掩护之词呢?还是真相? 因为他除了在四次杀人的过程当中拍摄之外(包括自己),还拍摄了警方发现死者的过程(包括自己)。他这是一部什么样的追求真实的记录呢? 我们知道他小时的经历堪称地狱,他是父亲唯一的拍...  (展开)
邮差总按两次铃 2024-09-07 20:45:52

邪典电影

马克(男主角)是一个摄影师,他的父亲(鲍威尔亲自饰演)也是一个摄影师。父亲以幼年马克作试验品,不断惊吓他,然后拍下恐惧的效果。马克长大后则以女人为试验品,在杀害她们的同时,让她们从镜子里观看自己的恐怖表情,而马克则观看她们的“观看”。最后,马克在家独自欣赏...  (展开)
十一月 2024-07-19 08:48:05

7.18.2024

迈克尔-鲍威尔(Michael Powell)创作了一部绝对辉煌的杰作,这部影片无疑巩固了他在电影史上的大师地位,但同样是在这一年,他却没有希区柯克(Hitchcock)的《惊魂记》(1960 年)那么幸运,以至于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那一刻落在了他的事业上。 令人惊讶的是,在那个时代的...  (展开)

> 更多影评 38篇


讨论区   ·  ·  ·  ·  ·  ·

Powell第一次让我这么失望 来自Mlle.61 2 回应 2025-05-08 21:56:40
男主角和/helen他妈是什么关系 来自MMM_M 8 回应 2025-01-18 19:32:02
男主脸部轮廓偶尔像尊龙 来自thedaaaa 4 回应 2024-04-27 15:43:29
钥匙代表什么? 来自bipolar bear 3 回应 2022-11-23 01:30:44
男主是《西茜公主》里的那位阿…… 来自Mlle.61 5 回应 2022-08-27 14:21:40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7条)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偷窥狂的评论:
feed: rss 2.0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