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狂 短评

热门

1 吴丝月 看过 2019-02-25 12:26:01

惊悚版的《持摄影机的人》,一部惊悚片中包藏着一部自导自演的变态杀手私人传记纪录片,按照一般来说的规律,偷窥(voyeurism)母题都能引起对于元电影的思考。也可说是英国版的《精神病患者》,只是前者恋母,后者恋父;前者侧重于暴力,后者更关心性。

6 Granite_花花 看过 2011-09-12 17:28:41

你知道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恐惧本身。

0 阿廖沙 看过 2010-06-30 20:03:25

这片60年代粗糙的质感反而让人有感觉,再加上独居男人病态的气场和稍显单薄的童年影像的心理因素。片中出现的morbid urge to gaze,voyeurism,scoptophilia,Peeping Tom都指向窥阴,明显与电影主题很不符。令爱这片的人多少也有窥视的癖,哈哈

0 青貓 看过 2011-07-23 00:37:57

前半部分好过后半部分,经典的偷窥系电影模板,精神变态+偷窥+童年阴影+性格扭曲+虐待儿童+暴力多种元素融合

5 FeiY 看过 2019-08-01 03:00:49

故事很简单,也并无可怖的场面,但确实令人悚然。真正恐怖的是“成相”而不是“相”本身。

3 文叔不温书 看过 2021-03-06 20:56:10

配乐和摄影一流,遇害的第二个女孩是《曲终梦回》里的芭蕾舞女孩,在片场的即兴舞蹈太惊艳了!

1 Parallax... 看过 2024-04-27 15:54:44 北京

主人公的窥淫癖是通过一种对摄影机恋物癖式的仰赖被建构的,而这样一种方式同时又建构了自身的幻想与冲动,是主人公体验性与快感的方式,也是主人公遭受童年之阴影与创伤的体现,而影片的悲剧性则恰恰在于,主人公对阴影与创伤的克服,其是以一种自杀式的,以一种直面阴影、恐惧与死亡的牺牲而被克服的。

4 蔡燧 看过 2021-03-06 20:45:06

Take me to your cinema 不止是一部顶尖的惊悚电影,更是一次对摄影和电影诡异、疯狂、极端的表白

0 宁止水 看过 2024-04-22 19:59:00 北京

关于电影本体、点透电影观演关系本质的电影。欧洲的电影观认为电影是窗,观众临时走过这扇窗,向窗内看了一眼,由此「窥视」到他人的人生。观众看电影的过程即是偷窥,但大部分电影的内容都比较“正常”而让我们忽视了这一点。 观众-马克-被拍摄/杀害的女子,正是通过人眼/看-摄影机/纪录「视」-窃听器/捕捉「听」而建构出联系的。对于马克来说,性、痛苦、恐惧都和电影有着密切联系。 最绝的设计还是盲人母亲——当“视”不存在该怎么办?她以触摸马克的脸来等同于按快门,用触觉来突破视听限制。 很有趣的是,本片早希区柯克《惊魂记》两个月上映。

0 十一伏特 看过 2023-01-09 22:30:52 北京

摄影机成为男性特征的外延,用镜头窥视、用支架侵犯。窥视者躲在镜头背后,镜头画面里只见被害者的恐惧表情,观众通过电影和窥视者达成共谋。 这种传统制片厂出身的老派导演作品,会给予凶犯足够的背景分析,从童年被父亲拍摄记录导致的精神状态异常。70年代后的恐怖片往往忽略这点,直接就精神病杀人狂。 这部电影是英国第一部出现女性正面全裸的主流电影,在第三起谋杀前的最后一个镜头,Pamela Green侧身躺在床上。

2 伯克希尔 看过 2014-08-30 10:38:55

自从有了精神分析这个东西,童年经历与变态心理之间的表现与分析在电影里就大大增加了,是这个意思吗?这片子够用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理论写一本书了

0 三岛 看过 2024-09-23 16:29:49 陕西

#11thSRIFF No.6 绝对是一次对“欲望”的影像机制传达,不同的影像机制指向不同的心理投射:投影——迷恋;带准星的视点——猎物;镜像(扭曲的面部)——自我的窥视;摄影机-刺刀——向外的窥视。而影片所遮蔽的被观者的回望在最后持摄影机的人的自杀中被强调了出来,在同时具备双重身份的自恃下,精神分析的神话寓言再一次外显为个人的肖像——当对物的迷恋指向自身时,是一次向内的塌陷和畸变。

0 未检测到人脸 看过 2024-01-02 19:10:06 山东

比我想象的好看太多。感觉Mark他爹就是个精神变态,把自己儿子当实验对象,创造并拍摄记录下Mark从小开始所有的恐惧瞬间, 扭曲的童年影响了Mark的整个人生,他做了摄影师,摄影机成了他的眼睛。真是绝了,他的摄影机三脚架里还藏着一把刀,而且直到最后才知道,摄影机前还放着一面镜子,受害者死时可以看到自己恐惧的情感。和Helen在一起时他看起来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还有点萌,啊还有Helen写的童话故事,小男孩和他的魔法摄影机,她虽然不告诉他灵感从哪来但答案都是开卷了,我真服了我又一次被纯爱打败。他看到他人恐惧的表情会有杀人的冲动,很意外Helen他妈居然是盲人,没事大概也是因为这个。最后那一屋子的摄影机灯光闪烁,他应该早就知道这一天会到来吧,最后见到的恐惧的表情是在他自己的脸上。有点可怜。

1 paradiso 看过 2013-06-04 18:35:35

一面竖立在剥削片和恐怖片摄制者与观众面前的明镜!没有明确解释男主的问题与心理,反而更富于思考空间。留下童年阴影的家庭小电影是导演携小儿子亲自出演的~

0 夏夏夏夏夏夏夏 看过 2010-12-03 18:12:48

大赞灯光布景美术,导演是气氛渲染大师,只是结局略仓促。四层偷窥,包括我

1 Jessie 看过 2010-06-15 14:30:46

Director Cameo: [Michael Powell] Peeping Tom's father, seen in an old home movie he shows the girl.

0 YYYs 看过 2011-10-22 23:08:47

Powell涉足各种题材嘛,男主性别身份:女。对象状态:恐惧。男主演的一般,而且几次毫不留情把女主推倒,头也不回

0 脱氧核糖十三 看过 2024-04-27 19:58:41 北京

4K修复下非常诱人的画面色彩,从头到尾都极其牛逼的布光。镜头和配乐联手营造出惊悚气氛,但完全没有坐立不安的观感,全程都看得特别享受满足,我真是每一帧都很喜欢。可惜看得晚了,没来得及再去看看那部《英格兰制造》。

2 持人的摄影机 看过 2021-08-31 02:18:22

9.0/10。①癖好怪异的连环杀人狂摄影师男主(他的不正常来源于童年时研究“儿童恐惧”的父亲把他当实验对象并用摄影机纪录这些实验“成果”)与女主相爱后在从良和继续杀人间徘徊挣扎。②不管是把摄影机对准其他人或物、还是看电影、还是摄像机视角镜头等都皆是对「凝视」概念的视觉化。这种带着惊悚可怖气质的视觉化「凝视」的不断出现使得观众对自己看该片时的「观看」行为本身感到不安。极其电影化的惊悚。③色彩有种迷离诡谲的美;大量用低调打光渲染心事重重和悬疑诡秘的气氛;各种惊悚/诡异的配乐;哈哈镜下扭曲的女主脸。④男女主表演有些浮夸,缺乏足够的回味;一些剧情太拖节奏(觉得男主不对劲的女主妈妈、男主偷窥警察片场探案、等)。

1 一个人吃吉野家 看过 2022-01-08 12:16:41

其实可以很好的作为心理剖析片去观赏。人的窥探欲与生俱来只是程度不同,大多数人是在公序良俗和道德意识范围内的好奇心与窥视,成瘾无边界的窥探狂则更多是心理障碍疾病。Mark父亲对其童年时就进行的录像让人联想到华生的小阿尔伯特恐惧实验,M父通过条件刺激M引起惊吓,中间的媒介与象征物是摄影机。以至于最后的M开始期待女人们惊恐表情的出现,记录下来并反复观赏,当然最完美的是献祭上自己的影像。记录下完美惊吓时他抚摸镜头的表情宛如性高潮,三脚架上的尖刃+扭曲的镜像,任谁看了都会惊吓至极。所以他爸究竟为什么这么做呢,只是为了所谓的实验与纪录,这太扭曲病态了。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迷魂记》,这两部真的足以并肩!是氛围和心理上带来的强烈恐惧与欲望展现。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