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感觉有些不适,回头去找了水饺皇后的纪录片,发现了一些问题。 其实从题材来看,这绝对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人物传记,女性成长,独立拼搏的小人物,都是时下非常卖座的商业片打法。但《水饺皇后》在如今女性意识崛起的时代还在排传统苦难叙事,难免显得老套。 玛丽的演技绝对是不用说的。眼神,动作,一位母亲的无奈。从小品转向影院的很多演员都难免有用力过度的痕迹,但玛丽展现藏姑娘有坚韧也有不甘。与惠英红对戏,虽然稍显刻意,但不会有太多跳戏的地方。加之玛丽自身喜剧人的身份与表演,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影的苦难悲情感,在这个题材下,显得更加轻松,更加商业,其实是很好的。 但仍无法剧本刻画人物方面有诸多生硬之处,让人难以共情。 首先,臧姑娘的成长太过单薄。原型的水饺皇后是因为老公常年未归家,才动身前往泰国寻找丈夫,中间因为资金不足被迫困与香港流浪,最终靠自己一点点打拼。而电影当中对臧姑娘一家为何留港显得非常刻意,是众多善良的人托举,才让她得以生存。放大群像的无私,在这个部分极大的损耗了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识作用。从自己打拼找到房子,让位给房东的善意。自己搭拼手推车,变成糖水伯无私贴钱。在生意转向商业化,臧健和面对的是商业转型的试错与抉择。这些都是一个女性企业家所展现的强大的人格魅力。可惜电影当中极大的削弱了这些塑造。转向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困难。 其次,男性影响的强调。臧健和的老公在电影当中所着笔墨不多。但主动去接二人回泰国确实显得动力不足。他主动接臧健和回来,强调了其想要自觉承担作为父亲丈夫的意识,美化了其形象。且影片多次依婆婆之口,强调放在泰国的社会背景下,一夫多妻似乎合理(原型为泰国华侨),不仅夫妻矛盾,转向婆媳关系,更是合理化了男性所谓的“权利”。不知导演在此多次强调“一夫多妻”是何用意。 再看王祖蓝的富二代形象更是离谱。太太被打,赌博,是因为丈夫原本是富二代,被贫穷的太太拐跑了。若不是他太太,他理应享受其荣华富贵的生活。这个点简直可笑。且不说男性作为独立个体,选择成家立业本当是其应该的责任。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独立都是其生而为人的第一步。就说,若他真有骨气选择为爱离家,则更应该明白男性作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与于义务。本是米虫,还要将其自身的肮脏品质,归于一个勤劳善良奋斗的女性,还要将其懒惰,懦弱无能归为女性。这口锅甩的真是毫无来由,豪无理由,更是在美化家暴。 隔壁《苦尽甘来遇见你》的男主已经转身上女性桌吃饭了,我们的电影还在企图告诉女性,挨打是应该的。是你欠我的。简直太可笑了。 第三,从人物群像上来看,女性力量被弱化。惠英红饰演的房东太太,是整部电影的主心骨,相当于帮助主角臧健和成长的关键人物。但电影对其绝佳的高光塑造,却聚焦于其妓女身份。惠英红在对臧健和给予援助之手说,“是我的丈夫,他提醒我,应该抬起头来。”这个实在是太可笑了。我们在《神女》里看到了被生活所迫,眼含泪水却不得不倔强屈服的阮玲玉,看过了为救少女英勇就义的《金陵十三钗》。回看《水饺皇后》现在还在强调,女性意识,女性身份,是男性点醒的,不仅落后,而且荒谬。 电影全篇都是这样的通病,几乎完全丧失了对女性主体性的描写。感觉一个很好的题材,很好的两位演员,被浪费了。 回看近些年火爆的女性主义影视作品,其实不乏很多真正关心女性问题的《坠落的审批》《初步举证》,也有《好东西》这种完全跳出传统价值观引导女性价值观的。我们应该更多一些这些正向的,现实的,真正关心两性问题与女性困境的作品。 真的很希望现在的导演,不要再美化苦难对女性的成长。不要再让你的妻子,母亲,陷入家暴,离婚,带娃发脾气这种刻板印象里了。要么做什么去帮助她,要么不要再在其身上加之更多苦难。若你选择袖手旁观,也请不要告诉别人,这一切都是她活该,是她应该的。 既然选择吃女性主义这碗饺子,请包好它,别让它在锅里煮的稀碎,浪费了这些材料,还让人可笑。希望以后还是女性导演来拍女性吧。少点凝视,少点自大,多点尊重,多点关心吧
希望停止女性灾难叙事
> 去水饺皇后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好看(豆友h2RH9kapw8)
《水饺皇后》非常好看…(爱吃虾膏虾滑)
预测成功(Run To World)
大家看了这部电影觉得怎么样?(Stray Kids)
她为啥不带着孩子回青岛啊………(小鳄鱼已被占用)
最赞回应
我觉得王祖蓝这个形象,其实就是在堵住观众内心里那个“万一假设”,刚开始大家会被婆婆的标准限定住:“因为女主没生男孩,所以她被婆家看不起,所以她老公也不跟她”,但是这会让观众不禁想另外一种对立假设:“如果女主生了男孩,还是两个,那么女主的婆家是不是就会立她为正妻,女主的老公会不会就会跟女主过日子”,王祖蓝这组人物关系的出现就是在回答:“对女主婆家这种阶层家庭而言,生男生女只是最微不足道的标准,出身家财和门楣才是真正的敲门砖”
非常赞同,电影一个小时半都着重她的苦难,她的不幸,和莫名其妙别人的帮助(嘴炮解决困难,两个女儿是免死金牌),怎么做大做强最后半小时匆匆略过,和日本人的超市推广水饺也有那种故意制造爽感,但是很尬的感觉
说得太好了,以及为什么这个帖子点不了赞?
我觉得王祖蓝这个形象,其实就是在堵住观众内心里那个“万一假设”,刚开始大家会被婆婆的标准限定住:“因为女主没生男孩,所以她被婆家看不起,所以她老公也不跟她”,但是这会让观众不禁想另外一种对立假设:“如果女主生了男孩,还是两个,那么女主的婆家是不是就会立她为正妻,女主的老公会不会就会跟女主过日子”,王祖蓝这组人物关系的出现就是在回答:“对女主婆家这种阶层家庭而言,生男生女只是最微不足道的标准,出身家财和门楣才是真正的敲门砖”
不一定的,王祖蓝家里应该是上海人,上海人自视甚高,更注重家庭条件地位门当户对等等,臧姑娘婆家是潮汕的,注重的是传宗接代光耀门楣,潮汕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全国是出了名的,有些家庭生了女孩直接会丢弃。
非常赞同,电影一个小时半都着重她的苦难,她的不幸,和莫名其妙别人的帮助(嘴炮解决困难,两个女儿是免死金牌),怎么做大做强最后半小时匆匆略过,和日本人的超市推广水饺也有那种故意制造爽感,但是很尬的感觉
假设藏姑娘出身显赫,生了女儿婆家也得憋着,最多一直催生男孩,怎么可能敢再找大老婆呢?
但是如果一直生不出可能会找小妾,或者养外室,或者生了儿子后接回来给臧姑娘养,那对臧姑娘依旧是一种屈辱。
要不要停止男性灾难叙事?要不要停止营救灾难叙事?
营救灾难当然是要的。每个人的成长都在自我,而不在他人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