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色中国 (2025)
寻色中国的分集短评 · · · · · ·
喜欢这部剧集的人也喜欢 · · · · · ·
寻色中国的剧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调色盘上的文明密码——《寻色中国》的视觉乡愁与色彩突围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作者 | 张力卜 陈晓卿的镜头总能在烟火气中掘出史诗感。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寻色中国》,他始终是位手持显微镜的考古学家——前者剖开食物的肌理寻味文明基因,后者则以色彩为手术刀,直抵文化记忆的骨髓。当工业化的颜料桶倾倒出千城一面的“标准色”,这位导演用近乎偏执... (展开)
乡土色彩:镌刻在大地之上的精神图谱
陕北高原的红,是镌刻在黄土地上最浓烈的生命宣言。深秋的寂寥中,汪勇人用剪刀在红纸上勾勒出 “老鼠嫁女”“抓髻娃娃”,将对生命繁衍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一幅幅炽热的剪纸。红色不仅装点了乡村婚礼,更成为陕北人对抗贫瘠的精神旗帜 —— 在土地的沉默里,这抹红...
(展开)

色彩疗愈:乡野间的心灵归处
在黄土高原的苍茫底色里,红色剪纸如跳动的火焰,驱散生活的寂寥。无论是婚礼上的喜花,还是节庆时的窗花,这抹浓烈的色彩都在诉说:即便身处困境,也要以炽热的姿态拥抱生活。它是生活的强心剂,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热忱与勇气。 贵州苗寨的靛蓝,是抚慰心灵的一剂良药,蓝草染就...
(展开)

在色彩的经纬里编织精神宇宙:从物质到超验的审美跃迁
《我见青山》通过青瓷、螺钿、水墨、川剧等色彩载体,展现了中国人将实用器物升华为文化隐喻的独特路径。龙泉青瓷的烧制过程本身就是一部哲学史诗:龙窑 72 小时的温度曲线,恰似人生的起伏;铁元素的氧化还原,暗合道家 “反者道之动” 的辩证思维。当舅公将一千件瓷坯托付给...
(展开)

解码自然色谱中的人文密码:地理与审美的共生叙事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寻色中国》以 “我见青山” 为题,将镜头对准中国大地的色彩密码,揭示地理环境与人文审美的深层联结。在龙泉青瓷的烧制中,高铁土壤与龙窑微气候共同孕育出粉青、梅子青的变幻,印证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色” 的东方智慧。纪录片中先有用试色釉照监控窑温的细节,恰似自然与... (展开)
一场跨越千年的视觉乡愁与文明对话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在工业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传统色彩的消逝似乎成为一种无声的文化隐喻。而陈晓卿团队的最新纪录片《寻色中国》,却以镜头为手术刀,剖开时代的肌理,将散落于中国大地上的传统色谱一一打捞,编织成一幅流动的东方美学长卷。这部纪录片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关于文化基因... (展开)
《寻色中国》色彩交织的神灵与人文之美
《寻色中国》将镜头对准神颜色彩,实则在解构一个文明如何用视觉语言与天地对话。这些穿越千年的色谱,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想象性回应,更是将有限认知推向无限的精神阶梯。黑色在火把节祭祀中完成双重叙事:"锅底黑"融入民间信仰,将原始恐惧转化为沟通神灵的密码。这种色彩从戏...
(展开)

《寻色中国》首映礼在京举办 4月11日开启东方色彩美学之旅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在中华文明的千年长卷中,每一抹传统色彩都是解码东方美学的密钥,蕴藏着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智慧与审美哲思。你有了解过中国的传统色系吗? 由腾讯视频出品、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的团队打造、稻来传媒制作、贵州茅台总冠名的中国首档传统色彩人文纪录片《寻色中国》,将于4月11... (展开)
调色盘里的文明:一场跨越时空的色彩狂想
《奇色何寻》如同一幅流动的色彩长卷,在云南佤族村寨的暮鼓晨钟里掀开一角。当肖伍太和赵叶那两位老人颤抖着舂捣棕红色的紫胶虫硬块时,魏晋时期的染色记忆正从历史尘埃中苏醒。10万只小虫分泌的1千克虫胶里,藏着古人对红色的偏执——紫胶虫染出的红色,让唐代通过朝贡体系传...
(展开)
> 更多剧评 22篇
在哪儿看这部剧集 · · · · · ·
-
腾讯视频
VIP免费观看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看过的纪录片 (一二)
- 片单|多伦多来的男人 (CHCH1122)
- 片单|稻来 ([未注销])
- 优秀的人文历史地理纪录片、综艺 (Jasmine_长乐)
- 纪录片 (骏)
订阅寻色中国的影评:
feed: rss 2.0
寻色中国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022 条 )
5 有用 时光Serene 看过 2025-04-15 13:04:06 北京
镜头语言绝了!拍缂丝女工的手部特写时,恍惚觉得织布机在跳手指舞,工匠精神瞬间具象化。
6 有用 被解救的姜戈 看过 2025-04-13 21:15:29 北京
片子里缂丝女工说“黄是土地的颜色”时,瞬间被击中——真正的贵色从来源于人间,是一种温暖的、亲切的气息。
14 有用 小九儿 看过 2025-04-11 22:18:05 北京
1、在imax厅看了首映,播了两集,第一感受:不好!不好!不好!这样内容这般水准的纪录片只能在线上看实在“不好”!就应该上院线才对!超越近些年大部分“狗屁电影”。2、陈晓卿团队文案和切题视角牛啤,单是那句“眼睛的蜜糖”就是千万级别的文案水准。3、还是团队问题,成熟又“套路”,但套路得又非常成熟。所以旧瓶装新酒从来不是问题,只要内容足够好,“内容”本身就是最大价值。4、家国情怀,刷屏预订,这才是文化... 1、在imax厅看了首映,播了两集,第一感受:不好!不好!不好!这样内容这般水准的纪录片只能在线上看实在“不好”!就应该上院线才对!超越近些年大部分“狗屁电影”。2、陈晓卿团队文案和切题视角牛啤,单是那句“眼睛的蜜糖”就是千万级别的文案水准。3、还是团队问题,成熟又“套路”,但套路得又非常成熟。所以旧瓶装新酒从来不是问题,只要内容足够好,“内容”本身就是最大价值。4、家国情怀,刷屏预订,这才是文化输出的正确路径,这才是文化自信该有的模样。 (展开)
7 有用 王老板 看过 2025-04-11 20:05:53 四川
这是真正的“国色天香”纪录片,建议搭配《风味中国》一起看,也算是“色香味”俱全了。
7 有用 活豪 看过 2025-04-21 17:34:00 四川
为什么感觉透过画面能闻到降真香的气味,神奇的通感。